“近期钢企普遍感受到了利润修复,春节后市场还是利好多一些,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尤其是黑色系整体拉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秦皇岛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两会前夕,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预计更多刺激拉动政策会落地,预判市场会持续向好。果不其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很多重要信号,相关专家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大幅提高,钢材市场信心得到很大增强,预计将促进钢材总量需求相应增加。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而2022年的经济增速为3%,这就意味着2023年的经济增速会有很大幅度提高。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增速的大幅提高,全国钢材需求总量势必获得更多、更快增长。
首先,随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预计基建投资继续获得加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年的2.8%提高了0.2个百分点。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时提出,要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在陈克新看来,所有这些,都会使得基建投资在2023年继续获得加强,并带动整体投资的超预期增长。近期公布的PMI指数中,2月商务活动指数为60.2%,高于上月3.8个百分点,已经显示了这一前景。
其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投资用钢需求有望显著改善。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方面,房地产将承担重要角色。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预计在有关部门持续不断松绑之下,房地产市场销售及房地产投资都会显著回暖,其用钢需求也将成为恢复最快的领域之一。
再次,固投和制造业景气度提升,也将会带旺制造业用钢需求。从先行指标来看,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明显上升,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其中,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明显回升,且生产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到荣枯线以上,反映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经济回升动力转强。
全国人大代表、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毅表示,今年两会围绕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安全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等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丁毅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比较关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此,他建议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探索网络钢厂运营新模式,推进区域社会存量资源共赢发展新机制和新路径,促进区域钢铁行业在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降碳等方面全面进步,引领区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钢协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钢材需求出现了明显回暖,部分品种钢材的出货量大幅提升,钢企盈利水平有显著修复。
前述钢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依然亏损的企业,可能是前期经营压力传导连带,高成本库存大,加之融资贷款财务成本较高的原因所致。在陈克新看来,今年钢材市场应该比去年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