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挑战下,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项指标呈现回升向好势头。指标的背后,增长的力量在哪里?
近期,本报记者深入全省各地,探访企业一线,聚焦其如何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创新活力。本报即日起在地方新闻版开设“增长的力量”专栏,敬请关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本报通讯员 郭冬青
多个旋转式全功能刀具模组组合在一台配有微电脑的机器上,瞬间就能“雕琢”出一个个0.15毫米的芯片探针弹簧。这种弹簧在高倍显微镜下经人工检测合格后,通过传输一定电流和频率,可用来测试芯片封装是否合格。
“这样的小弹簧我们有近10个品种,每个价格在6元左右,预计明年供货量可达100万个。”10月16日,新乡市辉簧弹簧公司董事长元银贵谈起企业生产情况信心十足。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电机专用弹簧等精密车用弹簧,产品主要供应知名车企及航天领域。
“去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公司订单有所下滑,但今年一季度,我们就全部赶回来了。”元银贵介绍,今年前9个月,公司弹簧销售同比上涨11%,延伸产品汽车电机定子销售同比上涨16%,“9月份增长势头尤其迅猛,弹簧销售环比上涨15%,定子销售环比上涨33%。”
走进辉簧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各种规格弹簧成型机正在高速运转,全自动智能化弹簧生产线上,一条条钢丝经过弹簧机卷制后变成一根根弹簧掉落到周转箱里。拿起一个1cm左右的扁簧(弹簧产品),元银贵对记者说:“这种弹簧每辆车上都需要5个,这个车间每年可生产1亿个,能满足全国汽车生产需求。”
辉簧公司前身是一家村办企业。1983年,在原辉县电机厂工作的元银贵被派往位于太行深山的蒿地掌村,协助筹办弹簧厂。5名村民当工人,一口大铁锅,一个手拉风箱,蒿地掌村弹簧厂因陋就简开始了生产。
弹簧行业属于偏冷门行业,大厂不屑做,小厂又做不成。元银贵抓住这一机遇,陆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抢占市场份额。弹簧的成型是重点,有的弹簧的形状特殊,扭簧工艺复杂,就必须开发一系列新的模具。元银贵介绍,制作精密弹簧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只有找出能生产出最优产品的最优参数,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才会得到大幅度改善。2012年,元银贵生产的汽车电机弹簧成功进入德国博世公司全球采购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德系、美系、日系、韩系等高端汽车。
随着生产工艺的稳定和提升,元银贵鼓励在厂里上班的村民另立门户,开办自己的弹簧厂。如今蒿地掌村共有弹簧生产企业57家,汽车起动机弹簧份额占全国80%以上,年产值超3亿元,年缴税近2000万元。
与此同时,辉簧公司不断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他们与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总院合作,先后开发出系列数控弹簧机和弹簧机数控系统,一举打破日本和德国的垄断,将原价150多万元的数控弹簧机价格降到了10多万元。
“我们的弹簧生产线基本可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弹簧生产需要。”元银贵介绍,正是靠着严格的品质把控和技术积累,辉簧公司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还深受军工企业的青睐。
“目前,我们已经有两款产品与比亚迪供应商达成合作,商用车的订单也开始不断增多”,谈及未来发展,元银贵很是兴奋,辉簧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赛道,这家传统弹簧制造企业迎来发展的新活力。